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读书札记:红楼夜话

发表于2006-10-11
随着北京台要重拍《红楼梦》的消息传出,在国内各大城市又一次掀起了一股红楼热---上一次热潮是在刘心武老师讲学之后。许多年轻人都有一股想在电视剧中扮演一个角色的冲动,并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认真阅读深入探讨仔细研究。与此同时,一个个有关《红楼梦》再教育的短期速成学习班也应运而生,现在用“开言不谈红楼卷,纵读诗书也枉然”来形容几个大城市现状恰如其分丝毫也不夸张。
于是,也被挟裹在这个浪潮中,再一次阅读红楼,当然没有存着扮演角色的痴心和妄想,只是听了很多的讲授、看了很多的文章之后,觉得很多地方不敢和那些红学或者秦学专家们苟同,因此,就把自己的窥测和些微想法敲出来,非常幼稚、非常零碎、非常谬误,也不再管它,因为“苔花虽然小,也须应时开”,不管是野草还是鲜花的,春风一来就都舒展花蕊沐浴春风,顾不得应不应该占一席之地了。
发表于2006-10-11
为了避开当时相当猖獗的文字狱,作者再三强调小说“年代无考”。书中的最“无考”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官职。如黛玉的父亲官职为“兰台寺大夫”,就是个子虚乌有的官职名称,在后汉时期有“御史台”,清政府没有这样的官职,所以脂批说“官制半遵古名亦好。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,半古半今,事之所无,理之必有,极玄极幻,荒唐不经之处”。半有半无、荒诞不经是作者的障眼法。而贾政的“工部员外郎”却是清政府一个实有的官职,真应了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了。
发表于2006-10-11
在前八十回中,作者没有一个字说到满汉之分,但是很多细节却明白告诉读者,荣宁二府的生活习俗就是曹家的生活习俗,虽然曹家原就是汉人,但是因为在明末的明清战争中落入满营为奴,始隶旗籍并且成为皇家的“包衣”(满语意思就是奴才),长期为皇家服务,因此在生活中沿袭了满族风俗。比如对乳母称为“嫲嫲(音同妈妈)”,比如烤鹿肉,这在汉人官员家中是没有的,特别是湘云、宝琴这些千金小姐们大吃大嚼,汉家小姐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的。再有一点,满族姑娘都是天足,而汉族姑娘却是无论贫富都要裹脚的,这个在书中虽然没有明写,也能看得出来---那凤姐能“跐在门槛上”对背地里毁谤她的仆人指桑骂槐,如果是三寸金莲,如何能“跐”在门槛上?可是对于贫苦人家出身的尤三姐,就明确写出了她“一对金莲或敲或并”,还有那些丫鬟们比如晴雯,宝玉在《芙蓉耒》中就赞叹她“捉谜屏后、莲瓣无声”,可见荣宁两府里,丫鬟仆人都是汉人,而主子们虽然原是汉人却早已习惯了满人的生活习俗。
上一页|1|
/1页